28日 02月 2022年

张德华|国际学术视野中的当代彝学——21世纪以来的海外彝学学术史研究|论文

2022-02-28作者:张德华

彝学研究方兴未艾,国外彝学研究历来深受有关学者的充分关注。海外彝学的学术研究可以通过海外学者彝学研究成果来考察。纵观国际彝学研究历程,新世纪以来的海外彝学研究出现了许多质量较高的学术成果,但目前学界很少关注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海外彝学学术史。显然,对21世纪以来有关海外彝学研究的成果特别是有关彝学研究的外文文献进行梳理和阐述已显得非常必要。

28日 02月 2022年

李晓伟 | “小乡土”的文学地理建构——“80后”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一个侧面 | 论文

2022-02-28作者:李晓伟

“80后”少数民族作家的乡土书写由于立足于边地语境之中,每一位作家的呈现都有着以各自乡土作为一个独特空间(不论是地理意义还是文化意义)所拥有的个性,这一书写营构出的是属于作家自己的文学地理空间,也就是一个“小乡土”的塑形。这样的“小乡土”不仅是作家对故土的执念,也是文学个性和可能性的源头。

28日 02月 2022年

段炳昌|女娲即瓜及其它|论文

2022-02-28作者:段炳昌

就象作一个等圆的正方形是几何学中的一大难题一样,女娲神话也是中国神话学中的一大难题。中国汉民族古代神话资料不完整、分散或历史化的现象本来就十分严重,而女娲神话的资料就显得更为分散残缺,甚至彼此矛盾,受到种种“异化”作用,历史化、哲学化、文学化的程度十分严重。因此,三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内外著名学者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推测和研究,当中的一些学者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离这个问题的解决、取得一致性的意见却还很远。闻一多先生在他那篇影响巨大的文章中,曾对伏羲女娲神话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可是,近年来,他的有些观点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一些同志的怀疑。

28日 02月 2022年

关纪新‖老舍民族观探赜│论文

2022-02-28作者:关纪新

老舍民族观的发轫与形成,跟满洲民族的历史及他本人的经历关系很大。他反对国际国内一切的民族偏见与民族歧视,把民族关系的恶化看得相当严重。他认为,通向民族平等友爱的必经之路,是各个民族都去争取情感的共鸣与文化的互敬。他肯定不同民族宗教养成的积极价值,劝导不同宗教立场的持有者共享各种生存理念体现的人类良善睿智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与国家至上理念也是老舍民族观的重要层面。

05日 12月 2021年

周翔 | 探究“宏观历史”中的“微观人性” ——评林佩芬历史小说《故梦》| 论文

2021-12-05作者:周翔

《故梦》是台湾籍满族作家林佩芬的半自传体小说,时间跨度从1921年至1989 年,以八旗贵族遗民陆氏家族近一个世纪的悲欢离合为主线而创作的。在《故梦》的创作过程中,林佩芬并非抱着复原史实的态度进行书写,而是将历史与人物融合,试图在“宏观历史”背景下探究“微观人性”。善于表现历史事件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纵横开阔的历史写作和细致入微的人物塑造是林佩芬的创作特质。

05日 12月 2021年

刘跃进 | 中华统绪,不绝如线——关于民族文学史料研究的再认识 | 论文

2021-12-05作者:刘跃进

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民族文学史料学研究分会2021年年会暨第五届民族文学史料研究学术研讨会终于召开了。我特别强调“终于”二字,是因为疫情的缘故,会期一推再推,结果还是不能完全实现线下开会的愿望,只能做个“时空伴随者”,与大家云端相见。尽管如此,我们依然珍惜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以文会友,商榷学问。众所周知,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是文史研究中最传统的学术方法,同时也蕴含着现代意义。2017年,我在西昌民族文学史料研讨会致辞中,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史料研究的学术传承问题,并作为序言发表在《中华文学史料》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上。这里,我想就中华文学史料研究之难,尤其是民族文学史料研究之难以及如何在文学史料研究中彰显现代意义再谈几点认识。

05日 12月 2021年

朱佳艺 | 地方性知识的转换:降水母传说流变考

2021-12-05作者:朱佳艺

“僧伽降水母”原本是泗州的地方传说,自元代起,该传说被作家纳入戏剧、小说等俗文学创作,情节和角色更加丰富,传播范围亦有所扩展。近现代以来,作为“普遍性知识”的水母传说依托长江下游的忏文、宝卷等形式重新汇入“地方性知识”。与以往各类文本相比,当前仪式文艺中的水母传说一方面保留了明清俗文学的创作成果,另一方面吸纳了信仰叙事,在仪式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实际功能。降水母传说在俗文学中的流变以作家的编创和民间的重述为动力,体现出地方性知识与普遍性知识双向互动的机制。

05日 12月 2021年

张多 周泓杨|网络漫画:中国神话数字化重构的图像形式——以《非人哉》为个案

2021-12-05作者:张多 周泓杨

互联网为中国神话的数字化重构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其中,网络漫画以其独特的文艺模式,为神话主义背景下神话资源的转化开辟了新途径。网络漫画作品《非人哉》作为一个成功案例,通过对神话图像叙事和文本叙事的改造,反映了当代读者希望在神话重构中追寻自我、呼唤自由的美好愿景。同时,《非人哉》也展现了互联网背景下神话资源视觉化转化的蓬勃生命力。在批评互联网神话转化碎片化和娱乐化的同时,亦不可忽视神话重构带来的经济与文化效益。

09日 11月 2021年

沙马拉毅 | 论彝族毕摩文学 | 论文

2021-11-09作者:沙马拉毅

毕摩对彝族文学的繁荣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创作出了卷帙浩繁的文学作品。彝族对文献的传统分类有二种,一类是毕摩专门用于宗教仪式方面的经典著作,称“毕摩特依”(祭祀书);一类是用于民间仪式方面的普通文献,称“卓卓特依(民间文学)。本文阐述毕摩及毕摩文学与彝族文学的关系。彝族文学的发展,从创作历史看,卓卓特依(民间文学)要晚于毕摩文学,因此彝族文学是随着部分毕摩的社会职能的改变,即从祭师—经师—歌师的角色衍化而来的,客观上促使彝文应用从宗教领域向民间社会生活的渗透和伸张。

09日 11月 2021年

增宝当周 | 21世纪以来《格萨尔》史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21-11-09作者:增宝当周

21世纪以来,《格萨尔》史诗研究在文学研究、文化阐释、艺人研究、《格萨尔》史诗的区域化特征解析、史诗遗迹遗物普查、史诗艺术研究等方面均有不少力作问世,尤其在新的学术话语体系和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格萨尔》史诗文学研究的口头诗学转向、跨学科研究的学术实践及非遗语境下对史诗传承传播的关注更使《格萨尔》史诗研究在新世纪有了新的发展向度。

09日 11月 2021年

钟进文|近五年(2016-2020)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主要成果汇编|论文

2021-11-09作者:钟进文

国家五年规划是国家对各项重大建设任务所作出的定期目标,制定下一个五年规划时,国家要组织开展上个规划的中期评估。2020年国家正式启动了十四五规划,与此同时各行各业都对十三五规划进行全面总结梳理。本文是对过去五年(2016-2020)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所做的一次梳理与总结,由于民族文学研究涉及不同民族不同文种不同研究领域,挂一漏万现象肯定存在,在此敬请谅解与补充为盼。

18日 10月 2021年

访谈录丨走向世界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学——俄亥俄州立大学马克·本德尔 (Mark Bender) 教授访谈录

2021-10-18作者:[美]马克·本德尔 (Mark Bender) /答 黄 立/问

马克 (Mark Bender) 教授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有很深刻的研究,并将部分作品译成英文,在美国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次访谈,马克教授谈到了少数民族文学的译介与传播的诸多问题,并介绍了自己翻译阿库乌雾彝语诗歌的方法和原则,尤其是对如何在译文中保留原文音韵谈到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同时表达了对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前景的忧虑。访谈中,马克教授还将彝语文学作品与印第安语言的文学作品及创作进行了比较,并指出一些口传文学作品面临失传的危机。

18日 10月 2021年

吴晓东 | ​愚公移山故事“夸蛾氏”考 | 论文

2021-10-18作者:吴晓东

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起源于太行、王屋一带山区,但当地的文本不应当有故事末尾夸蛾氏二子移山的情节,因为山依然在那里。《列子》收录的愚公移山文本并不是起源地的文本,而是非起源地的异文,因脱离了语境,便加入了夸蛾氏二子移山的情节。“夸蛾氏”与“夸父”“二郎”有关,中原一带依然有“二郎担山”的神话故事。文中的“操蛇之神”当指夸蛾氏。

18日 10月 2021年

关纪新:『一梦红楼何处醒——假如启动满学视角读《红楼梦》又将怎样』|论文

2021-10-18作者:关纪新

满学及满族文学研究方式的缺位,不能不说是“红学”迄今之先天不足。《红楼梦》鲜活完整地摹现出了清中期满洲贵族现实生存及精神世界的大千样况。作者通过笔底叙事,不仅反省了豪门贵宦由盛及衰、由奢返贫的教训,还宣泄了一种无可自拔的民族历史文化幻灭感触。曹雪芹和他的作品主人公,均当被视为充斥悲情的文化英雄。

18日 10月 2021年

论少数民族文学的社会功能与评价体系|论文

2021-10-18作者:李晓峰

宣传民族政策、讴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少数民族文学的主要社会功能之一,也是少数民族文学评价体系中的一个主要维度。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工作主题,使少数民族文学的社会功能更加具体,少数民族文学的评价体系也由此出现转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新时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社会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少数民族文学的社会功能是国家与少数民族文学的双向主动选择。这一中国特色的文学现象只有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特定语境中才得以解释。

24日 09月 2021年

朝戈金 | 追怀弗里:远行的“故事歌手”

2021-09-24作者:朝戈金

弗里在学术上挑战陈规、吸纳新知、融会贯通、博采众长的气度和高度,在当今人文学术界,也是难觅同俦,他的影响早已超越了国界。他对青年的关怀和提携,对欧美之外文化学术资源的重视和扶助,都令人感动和钦佩。

24日 09月 2021年

沈卫荣│陈寅恪与语文学│论文

2021-09-24作者:沈卫荣

曾负笈美欧,后以治中国中古史、中古文学饮誉士林的陈寅恪在本质上是一位杰出而典型的东方语文学家(oriental philologist),在我国的梵文/印度学、西藏学、蒙古学、突厥学和西夏研究等许多学术领域均有开创之功。就其学术旨趣、训练和成就而言,他所从事的“不古不今、不中不西之学”不啻为傅斯年所谓“虏学”与“汉学”的完美结合,从而得以超越中西同辈学人;其中亚(西域)语文学(“虏学”)造诣即便与汉学祭酒伯希和相较亦不遑多让,各有千秋。作为现代人文科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学术方法,语文学赋予现代人文科学学者的一种根本的学术态度和学术品格,一言以蔽之,即陈氏所倡导和践行的“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

24日 09月 2021年

李长中|阿来的文学道路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文

2021-09-24作者:李长中

作为有着明确而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藏族作家,阿来的汉语文学在认知“中国的西藏”与“在藏地书写中国”中表述着多民族“和合”的“历史的大势”,并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参与世界对话,彰显出全球化语境下“跨文明写作”的在场意义。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中心与边缘、传统与现代等多重矛盾吊诡统一的语境中,关于阿来的研究却落入“藏地书写”“藏文明认同”等阐释框架,误读了阿来执着于呈现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诉求,遮蔽了其文学创作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内涵建设的意义。

24日 09月 2021年

毛巧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论文

2021-09-24作者:毛巧晖

19世纪中期,随着中外文化交流,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开始传入中国。一些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兴办报纸、杂志等,“民族”一词开始出现,它基本是race、nation、people的对译。这一词汇的出现体现了中国传统族类观与西方民族思潮相遇后的一种转化。当然,后来“民族”一词的广泛使用更多是受到日本的影响。20世纪初,现代民族主义思潮在中国知识人中传播已较为普遍,国内各族群的民俗引起关注。在北京大学发起的歌谣搜集中,所刊布的《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关注

08日 08月 2021年

毛巧晖 | 承续与超越: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神话研究 | 论文

2021-08-08作者:毛巧晖

19世纪、20世纪之交,中国知识人将眼光投向民间,神话引起了启蒙主义者的关注,它被视为“中国之生命”。随着民俗学的兴起,神话的学术研究进一步发展,同时,它在30年代的通俗化实践中,也成为“创造具有民族形式的新文化”之依托。1949年以后,神话成为本土现代社会、多民族国家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建构力量,同时也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神话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学术发展可大致划分为两个时期:8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神话研究的复兴与重建在推动民间文学整体研究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民间文艺学领域引入西方神话学理论,神话研究领域呈现出多维视野与多元范式交杂的景象。

<<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