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 → 学术年会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4年会在中南民族大学召开 发布日期:2014-10-22   作者:通讯员 李峰   点击数:1402  
开幕式现场
  10月18日上午,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主办,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承办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4年年会在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包括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张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尹虎彬,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包明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民族文学研究》主编汤晓青,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吴晓都,我校校长李金林、副校长雷振扬等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主要内容集中在民族文学理论建设、民族文学的个案研究、民族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民族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议题,涵盖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话题。
  会上,中南民族大学校长李金林首先致开幕辞。他指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为少数民族文学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进行学术交流,促进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本次大会围绕民族文学理论建设、个案研究、跨学科研究、民族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学与民族记忆等议题展开讨论,对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为钦致欢迎辞。他简要介绍了文传学院的相关情况,并对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文传学院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希望大家在本次年会上充分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推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发展。
  随后,王亚南、包明德、李长中、吴一文、古远清、杨彬等6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大会主题发言。王亚南从若干方面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形式进行了预测与分析;包明德以蒙古族小说《满巴扎仓》为例,对蒙古族审美的心理原型作了分析;李长中深度剖析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身份归属与其知识谱系;吴一文从《张秀眉起义史诗》入手,分析了苗族民间诗史观;古远清对“台语文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杨彬立足全媒体时代背景,畅谈了少数民族小说发展策略。
  
小组讨论
  18日下午,会议转入分组发言讨论。共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与会专家、学者人数一共20余人,且每个时段均有不同的主持人和评议人。参加小组讨论的代表们分别各抒己见,整个发言过程认真积极,开放自由,学术氛围浓烈。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大先的发言《在意义消失的世界中重建生活》中围绕瑶族作家红日展开讨论,提出人们在无意义的生活中寻求重建生活意义的冲动。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长钦特意为此次会议准备了论文《试论韦勒克的民族文学观》。
  小组中有不少学者都对相同的主题进行了研究,其中第五组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副所长吴晓东的《狗取谷种神话起源考》、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向柏松的《中国创世神话形态演变论析》、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阎丽杰教授的《满族萨满神话与生态美学》均是关于神话的讨论,但视角均不同。吴晓东副所长通过论证使自己改变了"神话传说"具有历史真实性的观念,向柏松教授提出了中国神话也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阎丽杰教授则指出萨满神话的生态美即人与自然的亲缘关系对今天的现实意义。
  
闭幕式现场
  19日上午8点半,大会闭幕式由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杨彬主持。各小组代表分别对小组讨论情况进行介绍,《民族文学研究》主编汤晓青研究员做大会的总结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包明德做下一年的工作安排。杨彬副院长向远道而来的各位代表致以敬意,并表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将出资公开出版此次会议的论文集,最后祝中国少数民族事业更加辉煌灿烂。(通讯员 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