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莲:农村的人和事依然是我写作的方向 发布日期:2016-07-23   作者:张碧迁   点击数:2458   文章来源:银川晚报 2016年07月18日20版

马金莲近照(资料图)

  近日,由中华文学基金会等主办的首届“茅盾文学新人奖”揭晓,宁夏80后回族女作家马金莲榜上有名。

  依旧钟爱乡村的人和事

  “从写作到现在,我一直写的是农村的人和事,尽管我现在在城市生活。”谈起近两年的写作,马金莲告诉记者,这两年她写作的主题依然是自己熟悉的村庄,去年的中篇《金花大姐》《四儿妹子》《杏花梁》都是这样,近期的系列短篇《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1990年的亲戚》《1992年的春乏》《1986年的自行车》《1988年的风流韵事》等,所有的文字都始终围绕她熟悉的西海固乡村而展开。

  为了继续自己的乡村小说,马金莲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回农村,和村里的老人聊天,聊他们的过去生活,挖取珍贵的素材。“每年秋季我都要去老家的玉米地里掰棒子,掰出两手心的血泡和老茧。”马金莲说,之所以这样坚持的原因只在于她“喜欢透过腥咸的汗水看到那么多农民同胞被汗水漫漶的笑颜;喜欢在西海固乡村集镇上游走,观察那一张张鲜活的生动的被生活牵动的脸庞。”

  乡村变得模糊书写不易

  “尽管我在利用每一个机会回乡村,但当下的乡村早已不是我们最初生长、生活、熟悉的那个乡村,社会裂变的速度和纵深度早就渗透和分解着乡村,不仅仅是表面的外部生存环境的变化,还有纵深处的隐秘的变迁,包括世态、人心、乡村伦理、人情温度……”这也是摆在马金莲面前的一道难题,“如今书写乡村远比书写城市难度大。”

  就连她一直书写的那个村庄——扇子湾,也在发生着变化。扇子湾四十来户人家,分好几次搬迁,被分作劳务移民和生态移民。大家习惯了几辈人种地的生活方式,现在搬出去住廉租房,进工厂打工,据说只要能下苦,还是可以过上好日子的。“但即使这样,村民还是希望和土地在一起,感觉有了土地耕种心里才能踏实。”

  像扇子湾这样在渐渐消失的村庄,西海固有很多,对马金莲来说,怎样留住这些乡村记忆,怎样记录乡村之变,是她现在写作的主要方向。

  马金莲谈到近期的收获,除了入选首届“茅盾文学新人奖”外,小说集《1987年的浆水和酸菜》的出版,也算其中之一。该书一经出版,就入选了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的2016年5月“中国好书”榜。

  本报记者 张碧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