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民族文学史建设工程的回顾与期待 发布日期:2016-06-09   作者:邓敏文   点击数:13764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发展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50年,是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发展期。新中国一建立,少数民族文学工作就提到了日程上来,并把它作为新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50-60年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不仅纳入国家规划,而且有了相应的成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研究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世纪末的最后几年,达到了相应的高度和深度,产生了一批质量较高的著作。民族文学的研究实际已成为一种事业。50年来,民族文学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50至60年代的奠基期。其中50年代初为建立民间文学研究会,开设民间文学课程,开始大规模搜集、整理、翻译民间文学作品初始期。50年代末到“文革”之前为开始编写单一民族文学史时期。第二阶段为“文革”时期的停滞期。除了中央民族学院等一些民族院校复课后语文系相关语文专业讲一些民间文学外,其它工作都停止了。部分人员被批斗,资料散失。第三个阶段为80至90年代的发展期。其中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为建立机构,恢复业务,继续编写单一民族文学史的恢复期;80年代中期至今为编写综合的民族文学史论专著,开办民族文学本科班,开展民族文学与汉文学关系研究的发展期和深化期。总之,50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作和研究都达到初步的繁荣。研究工作和人才培养的成就主要是:

  (一)机构设置和学科建设成就。

  1.机构设置。1950年3月,刚成立半年的新中国百废待举,党和政府即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郭沫若任第一届理事长。各省区也建立了分会(台湾暂缺)。宗旨是:“搜集、整理和研究中国民间文学、艺术,增进对人民的文学艺术遗产的尊重和了解,并吸取和发扬它的优秀部分,批判和抛弃它的落后部分,使之有助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建设。”80年代后期,该会更名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各民族地区分会担负培养和团结少数民族民间文艺工作者,组织领导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翻译、研究的任务。

  1979年6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为国家一级学会。随后又相继成立了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中国少数民族比较文学研究会和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等群众性学术团体,部分省区还建立了相应分支机构。在它们的组织和带领下,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形成了有组织、有领导的群体优势。

  同年9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宣告成立。该所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系统地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和现状,以促进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从此,中国有了专门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的最高研究机构,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一块里程碑。它与各省区、各高校的众多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和网络。

  2.学科建设。新中国成立50年来,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为培养少数民族文学相关人才做出了很大贡献。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乌兰夫为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前身)院长,标志着少数民族最高学府的诞生。其后不久即开办了藏语班,这是后来语文系的起点,也是民族文学学科的生长点。

  1951年6月17日中央民族学院正式开学后,在马学良教授主持下,立即开办了维吾尔、彝、纳西、苗、瑶、壮、布依等10个语言班,有的班次开始讲授民间文学。

  1952年语文系成立,至50年代末,一共开设了20多个民族语文班,培养短训、大专、本科三个层次人才,各班都开设了民族民间文学课,少数班还讲授作家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正式成为大学课程。

  60年代,语文系改为语言文学系,汉文学及民族文学课得到加强。1964年,该系的汉语言文学教研室升格为汉语系(今中文系),其课程结构及培养目标与一般中文系有所区别,兼有培养研究少数民族文学和创作人才的任务。

  1978年,中央民族学院建立了藏缅语言文学、壮侗语言文学、苗瑶语言文学、蒙古语言文学、突厥语言文学、其它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7个硕士点,从此可以单独培养少数民族文学硕士生,标志着民族文学学科的正式确立,培养的人才规格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1980年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成立,语文系同时成立了少数民族文学教研室,有了专门的教学和研究机构。

  1981年,藏缅语言文学博士点诞生,从此少数民族文学有了博士生。

  1987年6个语言文学硕士点和1个博士点合为一个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点和博士点。范围扩大到55个少数民族的文学,在原则上55个少数民族只要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均可招生。

  1993年中央民族学院升格为中央民族大学,次年春挂牌后成立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其下设有民族文学系,我国第一个民族文学系诞生。随后建立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民族文学学科学历达到了国家学历的制高点。

  鉴于语言与文学关系密切,2000年8月语言系与文学系合并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任务不变。

  从80年代初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也先后建立了硕士点和博士点。与此同时,中南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学院、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及各省区民族学院、民族地区其它高等院校,凡建立了相应硕士点和博士点的,也都在培养少数民族文学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民族文学学科的建设是一项破天荒的事业,它所培养的人才,有的成为研究民族文学的专家教授,有的成为刊物编辑,有的成为作家诗人,有的成为翻译家,人才经济,成绩很大。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