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 12月 2018年

韩春萍||对小人物的悲悯叙事 ——了一容短篇小说|论文

2018-12-28作者:韩春萍

了一容的小说一开始就是从大地上,从社会的最基层生长出来的,他节制的文字里饱含着生命的汁液和生活的万般滋味。他说:“现在的地球己经是村落格局。然而,人,总是看不见自己从了一容笔下的众多小人物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那种触及灵魂的痛感与超越于人物的利害得失之上的悲悯与包容。这些人物是我们的镜子,让我们得以反观自身,进而跳出利害,再一次双手握紧对他人和生命的疼惜,绝不因为我们都是小人物而相互伤害。这是了一容小说的小人物给我们带来的生命启示。因为小人物跻身日常生活的琐碎与重复中.一般人很难真正“看见”他们。人们的目光普遍追随着带有光环的人物,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自有符合人们接受心理的需要。正因为如此,小人物叙事更见作家的写作功力和洞察力,还要看是否有一颗悲悯而博大的心能够走进小人物的心里,去体贴灵魂。

15日 12月 2018年

李长中:“和解”美学的现代性生产与跨族群想象——以“康巴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2018-12-15作者:李长中

表述是一种再造主体性行为。“康巴”地域的异质性与其表述历史的晦暗不明,“他者”表述成为“康巴”形象/记忆建构的基本方式。以还原“真实的康巴”为修辞论目的的康巴文学,亦时常被纳入“地域文学”意义生成谱系框架加以研究。康巴文学不是张扬“对抗的美学”,而是强调多元文化/族群“和解”的美学表述,预示了多民族文学发展某种新的可能。只是受制于后学理论话语影响,多民族文学的“和解”美学生产问题尚未引起研究者重视。

15日 12月 2018年

李晓峰:少数民族文学理论与批评在改革浪潮中突飞猛进

2018-12-15作者:李晓峰

  李晓峰:少数民族文学理论与批评在改革浪潮中突飞猛进   1少数民族文学理论与批评快速   改革开放之初,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就在“重读”和“重评”中快速起步。此后,它紧紧追踪少数民族文学创作,……

15日 12月 2018年

章罗生:论回族作家柯兴的传记文学创作

2018-12-15作者:章罗生

  柯兴(1939—2014),回族,辽宁大连人。曾任《北京文学》编辑与中直某机关编剧等。1965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有中长篇小说《使命与情网》《国际诈骗犯在中国》与《古墓里的笑声》,长篇报告文学《东方的道路&mdash……

08日 12月 2018年

刘宗迪 ||《山海经》:学术与思想史中的异物

2018-12-08作者:刘宗迪

《山海经》的性质和地位,一直未有定论,它到底是信而有征、据实记述的地理书,还是荒诞无稽、胡编乱造的怪物志,两种观点一直相持不下,各有各的根据,各有各的阵营。到头来,《山海经》这本书本身,就变成了一个令人迷惑的“妖怪”。实际上,怪之为怪,妖之为妖,就在于它不主故常,难以归类,不断地出入于不同物类之间,令人难以捉摸,不可名状。《山海经》其书,游移于地理与志怪之间,无法适得其所地在现成的知识秩序中得以安顿,不伦不类,非牛非马,本身就是一个“怪物”,对于学术界,它就像一个飘荡不定、呢喃不已的魔咒,既令人不安,又魅力无穷。

08日 12月 2018年

张洪友:神话旅行与救世情怀——约瑟夫·坎贝尔及其神话研究|论文

2018-12-08作者:张洪友

本文围绕神话旅行与救世情怀阐述美国比较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的神话研究。坎贝尔将神话看成蕴含思想启迪的精神宝藏,他希望从神话世界寻找治疗西方精神痼疾的救赎力量。因此,他突破基督教神话传统的束缚,在异域神话世界探险。面对人类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坎贝尔坚信共同的家园会形成凝聚人类的星球神话;在传统神话力量衰微的时代,神话同样可以引导处于精神危机中的个人完成自我救赎。正是他的著作所具有的救世情怀,才使其著作对美国当代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08日 12月 2018年

张洪友:约瑟夫·坎贝尔神话意象观解析 | 论文

2018-12-08作者:张洪友

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综合不同的理论探讨神话意象的缘起及其在人类世界的重要地位。在他看来,神话意象是人类在后天铭印的刺激下所创造出的超常符号刺激,这种人类所创造出来的符号刺激与人类开放的先天反应机制相结合,从而激发出人类的精神能量。在先天生理基础和后天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世界才拥有了根本同一却又有不同表达方式的神话奇观。

04日 12月 2018年

山田仁史:蟹与蛇:日本、东南亚和东亚之洪水和地震的神话与传说 | 论文

2018-12-04作者:山田仁史

日本自古便多发地震、海啸、火山喷发一类的自然灾害。特别是2011年的东日本大震灾之后,灾害研究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也逐渐受到了很大关注:历史学家们收集有关地震的历史文献,调查人们的应对方法;民俗学者和人类学者探寻如何重建受灾地群众的人际关系网以及地域交流网。以日本东北部与自然灾害相关的神话和传说为考察对象,并将其与东南亚和东亚的神话传说进行比较,有助于探索这些神话传说是否反映了前人想要将实际的灾害体验和紧急情况下的对策心得传达给子孙后代的愿望的可能性。

04日 12月 2018年

杜国英:俄罗斯神话学派的神话理论及现代性思考 | 论文

2018-12-04作者:杜国英

俄罗斯神话学派是俄罗斯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9世纪以前的神话记述工作、神话哲学的形成以及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促进了俄罗斯神话学派的产生。他们继承了西方各种神话理论的主要观点,探讨了诸如神话的研究方法、神话的浑融性特征、神话的起源和神话的隐喻等。他们基于民间文学研究把神话和民间文学以及文学联系起来,阐明了俄罗斯人的神话意识在民间文学和古代文学中的表现形式以及神话存在和演变规律,并以神话为依据探讨了民间文学各种体裁的雏形,奠定了神话、民间文学和文学比较研究的基础。

04日 12月 2018年

刘雪瑽:百田弥荣子的中国神话研究——以《中国传承曼荼罗》《中国神话的构造》为中心 | 论文

2018-12-04作者:刘雪瑽

日本当代神话学家百田弥荣子对中国神话的研究兴趣,应放入日本的中国西南研究潮中流来看。其主要学术贡献是提出了中国神话以“公鸡雷神”为核心的曼荼罗构造。从曼荼罗构造的提出来看,其虽然不够完美,存在不少漏洞,但是她将中国神话结构化的尝试是值得肯定的。在研究方法与论证逻辑方面,百田氏的论据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多样,地域跨度与时间跨度均很广,但她的研究方法在逻辑上不够严谨,最大的问题是忽略了反面证据。在对日本相关材料进行引用的问题上,她的研究兴趣是中国神话本身,研究是脱离了日本本土立场的,也摒弃了为日本文化寻根的目标,而是将目光完整、彻底地放在了研究对象上。

04日 12月 2018年

马梅萍:反抗的穷人与革命的新人——“十七年”至1980年代初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民族文学叙事 | 论文

2018-12-04作者:马梅萍

“十七年”与1980年代初出版的两拨当代文学史中的民族文学叙事,尽管在细节上存在着历史补缺与剔除的差异,但总体上的历史阐释语调是一致的,通过反抗的穷人与革命的新人的形象塑造,寄予了将各民族纳入中国革命整体进程与国家建设格局的政治内涵。

04日 12月 2018年

付海鸿:中国高校多民族文学教育的考察研究 | 荐书

2018-12-04作者:付海鸿

       推荐书目      中国高校多民族文学教育的考察研究                                      &n……

04日 12月 2018年

林琳:全球化语境下少数族裔的文化身份认同——以回族为中心 | 论文

2018-12-04作者:林琳

文化身份认同,一直都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回族的文化认同也不例外,它既有历时维度中被建构的过程,也有共时空间里意义明确的实体。回溯近百年的回族族群文化发展史,不难发现回族的文化认同作为一个嬗变中的复合体,不仅与主流族群拥有相似的历史经验,并且这种经验能为研究者提供在真实语境背后,一个稳定不变的指涉和意义框架。

29日 11月 2018年

刘珩:雕刻民族志:呈现“事实”的艺术形式 | 论文

2018-11-29作者:刘珩

“雕刻民族志”应该成为人类学有关民族志书写以及跨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隐喻。“雕刻”这一概念打破了物质与象征、思想与身体等诸多二元论藩篱,显示出了创作(写作)这一事实本身得以呈现的过程。这一过程作为知识得以发生的本源和重要的体验方式,理应成为社会人文科学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基础。

29日 11月 2018年

杨云鬯:民族志与原住民电影:相互融合的社会实践 | 论文

2018-11-29作者:杨云鬯

民族志电影和原住民电影虽然在概念层面存在区别,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它们之间并不需要划出明确的界限。二者的关系是互相包容的,应该被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语境下进行考量。作为互为融合的两面,它们共同反映了对表征危机及人类学表征合法性的反思。同时,民族志和原住民电影也共同折射出由阿尔弗雷德·杰尔(Alfred Gell)所提出的指示符号和一种使得能动者之间频繁互动的复杂媒体效应。

29日 11月 2018年

徐义强:从人种志、民族志到田野志——围绕“Ethnography”翻译的人类学学术论争 | 论文

2018-11-29作者:徐义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科研究的扩展,“民族志”概念的译义已经产生各种误解,不能准确表述新的研究状态和不断扩展的研究对象,继续使用“民族志”一词将不利于人类学学科的普及与壮大。“Ethnography”包括了实地性、描述性等田野工作的基本特征,基于田野工作之上的“Ethnography”翻译为“田野志”较为理想。从人种志、民族志到田野志,反映了学科演变的脉络和研究对象一步步延伸的趋向,更是人类学研究理念上不断更新的标志。

20日 11月 2018年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论突厥语族民族史诗类型及分类

2018-11-20作者: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撒拉族、裕固族(西部裕固)等突厥语族民族是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世居民族,总人口约一千多万,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这些突厥民族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学遗产,其中史诗是内涵最为丰富的体裁之一。他们的史诗类型及其分类问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学术问题。

20日 11月 2018年

杨杰宏:南方民族史诗的类型问题探析

2018-11-20作者:杨杰宏

20世纪初,西方的“史诗”概念传入中国以来,南方史诗的类别研究受到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及价值观的深层影响,呈现出不断扩大化、复杂化趋势,先后提出了“神话史诗”、“原始性史诗”、“创世史诗”、“迁徙史诗”、“英雄史诗”、“复合型史诗”等不同概念类别,1980年代以前的史诗类别研究主要受到社会进化论及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影响,1980年代后主要受到了民俗学理论流派的影响,并导致了南方史诗研究从“资料取向”转向“学科取向”的范式转换,南方史诗不再仅仅视为与作家文学相对的“民间文学”,而是重新定位为与民众生活世界密切相关的口头传统,成为族群历史“范例的宏大叙事”,从而极大开拓了南方史诗类别研究领域。

20日 11月 2018年

吴晓东:史诗范畴与南方史诗的非典型性

2018-11-20作者:吴晓东

“史诗”作为一个词,与其他词汇一样,具有其范畴,在这个范畴中,也有典型成员与非典型成员之分。典型成员是范畴中最早获得意义的来源,是人们首先认知到的,具体到“史诗”,便是最早被人认知的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的英雄史诗。“史诗”一词并非由中国学者直接翻译自希腊文或英文,而是转借自日本。中国学者从字面意义出发,淡化了其故事性而强调了它的历史性。中国南方各少数民族以创世史诗见长,“创世史诗”,以及其近似词“神话史诗”、“原始性史诗”,当是针对英雄史诗而出现的术语,这源于学者认为英雄史诗是非神话的(或者神话内容相对较少的),是非原始性的。这些术语具有一定的非典型性。“史诗”成员的典型性与非典型性会发生变化,其变化与影响力的大小有关。

14日 11月 2018年

孙正国:“神话细胞”论与神话学方法论的拓新——陈建宪教授的母题分析理论述评|论文

2018-11-14作者:孙正国

陈建宪教授借鉴斯蒂·汤普森的母题分类理论,提出“母题是神话细胞”的观点,由此探索出相对客观的神话学方法论——母题分析理论。他从神话分类出发,完成了其神话学研究的三个阶段:母题内涵研究——中国古代神话、人类洪水神话的母题个案研究——母题分析理论。陈建宪教授系统建构的以母题分析为灵魂的神话学方法论,对于当代中国神话研究具有拓新价值,就世界神话学而言,也有别开生面的方法论意义。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