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日 08月 2017年

论韦其麟的散文诗

2017-08-08作者:陈祖君

壮族诗人韦其麟在叙事长诗创作上的成就,早已为学界所关注。其重要作品《百鸟衣》、《凤凰歌》、《寻找太阳的母亲》等,曾在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诗坛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08日 08月 2017年

畲民科举中的“盘瓠”影响 ——以清乾道时期(1775-1847)浙闽官私文献为考察核心

2017-08-08作者:孟令法

清乾道时期(1775-1847),因科举制度不完善和族群(个体)利益争夺,汉民士子假借盘瓠神话以阻止畲民参加各级科举考试,而以钟正芳、钟良弼、蓝芳、雷云等为代表的畲民士子,在历经“抗阻考”诉讼后,分获“一体科考权”。虽然政府部门以“禁阻考”文告来保障畲民的平等权利,但这并未在深受神话历史化影响的汉民社会中得到普遍认可。总之,神话历史化有其合理分析相应口头传统的功能,但同一神话在不同族群中的不同理解也会呈现程度不一的负面影响,而这恰恰是需要神话学从业者关注的一大重点。

07日 08月 2017年

《民族文学研究》与“多民族文学史观”:倡导、建构及阐释

2017-08-07作者:向贵云

《民族文学研究》三十三年的办刊历程是不断恢复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国文学这一历史事实的过程。其具体运作路径是:以文学史编纂为凭借,以举办论坛、开设专栏为具体措施,倡导“充分研究各民族文学”“比较研究各民族文学关系及其贡献“”建设并推广‘多民族文学史观’”。

07日 08月 2017年

当代维吾尔族长篇历史小说中的历史叙事与民族认同

2017-08-07作者:孙超

长篇历史小说是当代维吾尔族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体裁之一。当代维吾尔族知识分子经常以该类小说为载体,通过重构本民族历史和“自我表述”方式将强烈的民族认同植入其中。文章以当代维吾尔族长篇历史小说为考察对象,通过剖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探索新时期维吾尔族作家如何在历史小说中叙述历史与建构民族认同问题。

07日 08月 2017年

马金莲小说中的女童视角及其文化意义探析

2017-08-07作者:韩春萍

马金莲小说中“女童-少女-母亲”叙事视角的迁移使她的女性书写成为了典型的关于自我性别认同的文化叙事,其中隐含着对于女性、乡土、民族文化等层面的复杂体验,折射了回族乡村女性主体建构过程中存在的困境与超越的可能。

07日 08月 2017年

民族表达与家国认同

2017-08-07作者: 苏涛(回族)

文章梳理了现代回族文学的历史脉络,认为现代回族文学在滞后于“五四”、同步于抗战、参与书写中华民族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民族性与时代性交融会通的独特面貌。在主流文学经历“救亡”压倒“启蒙”的同时,回族文学也同步完成了“时代性”压倒“民族性”的历史转型,极大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关于“现代性”话语的多元化表达。

07日 08月 2017年

“骏马奖”与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流变

2017-08-07作者:李翠芳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是少数民族文学界的权威奖项,其获奖作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基本上呈现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整体样态,体现了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变迁。新时期伊始,少数民族作家饱含强烈的激情融入到边地与国家趋同的合唱之中,表现出时代的参与性;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他们则开始深入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追寻历史之根,有独特的文化定位和反思;更有部分作家逐渐超越了单一民族视角,在创作中表达了对整个人类生存的理性思考。

07日 08月 2017年

论广西少数民族新锐作家群的崛起

2017-08-07作者:罗小凤

在中国文学的空间版图与历史坐标上,由于广西乃汇聚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各族文化的多民族聚居之地,一直以来孕育了不少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如韦其麟、陆地、蓝鸿恩、肖甘牛、苗延秀、黄勇刹、黄青、冠品、包玉堂、凌永庆、韦一凡、蓝怀昌等。20世纪90年代中期“文学桂军”的崛起,更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场域中产生了颇为强劲的冲击力与影响力,涌现了鬼子、东西、凡一平等一批优秀作家。

07日 08月 2017年

女性的天空——现当代壮族女性文学研究

2017-08-07作者:黄晓娟

在壮族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个性的文化——女性文化。从性别视角关照和审视壮族现当代女性文学,通过去除历史文化中的遮蔽与厚饰,可以更为全面、深入地认识壮族女性文化传统和壮族女性文学发展演变的方方面面,进一步开掘壮族文学的丰厚内涵。

06日 08月 2017年

一位“当代”中国作家的“中国观”

2017-08-06作者:何吉贤

中国当代文学中张承志的存在及其评价构成了“张承志难题”。这一难题既表现为面对张承志这一对象时我们知识和视野的局限,也凸显为文学面对现实时问题意识的薄弱。“张承志难题”中包含的问题的核心是如何解释中国。作为一位信仰伊斯兰的回族作家,张承志的中国观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涵,这是一条由美的体认而确认自己的中国文化身分,由文化的民众主体而确认自己的民族身分,在文明的交汇处发言,由全球的不平等结构而寻找“第三世界文化立场”的“中国认同”之路。

06日 08月 2017年

畲民科举中的“盘瓠”影响

2017-08-06作者:孟令法

清乾道时期(1775-1847),因科举制度不完善和族群(个体)利益争夺,汉民士子假借盘瓠神话以阻止畲民参加各级科举考试,而以钟正芳、钟良弼、蓝芳、雷云等为代表的畲民士子,在历经“抗阻考”诉讼后,分获“一体科考权”。虽然政府部门以“禁阻考”文告来保障畲民的平等权利,但这并未在深受神话历史化影响的汉民社会中得到普遍认可。总之,神话历史化有其合理分析相应口头传统的功能,但同一神话在不同族群中的不同理解也会呈现程度不一的负面影响,而这恰恰是需要神话学从业者关注的一大重点。

03日 08月 2017年

文化的他者:20世纪初至40年代盘瓠神话研究

2017-08-03作者:毛巧晖

20世纪初至40年代,盘瓠神话作为文化个案引起中国本土以及西方、日本学者的关注,在他们的研究中,更多将其视为图腾信仰理论之中国个案并纳入全球犬图腾信仰地图中,这也就将盘瓠神话之群体纳入西方从16世纪开始建构的全球文明秩序与文明等级中。盘瓠神话阐释背后的文明/野蛮、进步/落后之文化标准和意识形态价值判断在当下依然有留存,企望通过这一学术梳理,进一步反思当下人文社会科学的结构性问题和深层的文化秩序观念。

03日 08月 2017年

盘瓠神话的起源、传播与接纳

2017-08-03作者:吴晓东

盘瓠神话具有明显的汉文化元素,是在汉族文化中心的中原一带形成后,由南迁的汉族先民带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并被当地的少数民族接纳。接纳的关键是盘瓠神话曾与兄妹婚神话结合,具有人类起源神话的性质,之后才演变为阐释姓氏来源或多族起源的神话。在这个过程中,汉传民间信仰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02日 08月 2017年

媒介视野下《白蛇传》的现代传承

2017-08-02作者:孙正国

现代文化中的《白蛇传》,在书面媒介和影视媒介的传承下得到主流文化的关注与发掘,在其传播主体、传播机制和传播效果方面都获得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现代传播媒介给予《白蛇传》的传承以有力推动,其民间传承被提升到精英传承和民族国家传承的主流层面,民间传承的口头线索从中得到主流传承的书面线索和影视线索的补充和强化。另外,在现代文化的传播体系里,白蛇故事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意识形态的一面镜子。《白蛇传》的近百年传承史具有重要的故事学意义,也为口头传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提供了独特的理论参考。

02日 08月 2017年

20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2017-08-02作者:梁庭望

本文用翔实的材料宏观地系统地考察了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产生、发展、繁荣的历程。文章认为,100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的结构从以民间文学为主到以作家文学为主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后50年,建立了民族文学学科,培养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对民族文学的研究从无到有,从零碎到系统,从浅显到深入,从单一到多层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因此,20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成果是辉煌的,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01日 08月 2017年

论东南亚回族华人文学的旅行书写

2017-08-01作者:杨建军(回族)

东南亚回族华人文学的旅行书写历史悠久,其形成涉及地域和族裔两个层面。作家们借助汉语和马来语夹杂的语言,表达了华人与南洋人友善相处的意愿;借助具有民族特色的语言,体现了其与伊斯兰文化的特殊联系。东南亚回族华人文学的旅行书写传承了中国的游文化和伊斯兰教的游文化,在海外华人文学中有其特殊价值。

01日 08月 2017年

中国《福乐智慧》研究的文学视角(1914-2014)

2017-08-01作者:晁正蓉

回顾中国《福乐智慧》研究,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们针对该“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从文学、历史、文化、宗教、法律、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各有拓展和收获。文章对搜集、整理的《福乐智慧》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汉语资料,从文学、美学的角度,将其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深入考察,理清中国《福乐智慧》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为进一步开展《福乐智慧》文学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01日 08月 2017年

维吾尔族女诗人齐曼古丽•阿吾提诗歌创作研究

2017-08-01作者:姑丽娜尔•吾甫力(维吾尔族);杨茜

齐曼古丽•阿吾提是当代维吾尔族杰出青年女诗人,2008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获得者,她的诗歌创作深受维吾尔古典文学的影响,新时期又融入新的创作技巧和现代文化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倾向,具体表现为民族性、地域性和现代性的融合,传统文化与朦胧诗的结合以及意象派的民族化表现。

31日 07月 2017年

西部诗歌意象探索

2017-07-31作者:王四四

西部诗歌拥有独特的烙有西部地域特征的意象体系。西部诗歌在意象上自觉地进行了探索:让诗歌在诗意中栖居、走终极关怀路线、防止诗歌过度陌生、意象和意义的内里高度融合。西部诗歌敬畏神灵、仰慕自然,因而西部诗人在诗歌中通过意象艺术做到的“天人合一”既不同于中国古人的“情景交融”,也不同于西人和汉语新诗中的“情”“景”二分,它是人和景的共同体验。

31日 07月 2017年

中国与苏联老舍批评研究的历史检讨

2017-07-31作者:石兴泽 石小寒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老舍创作的重要时段,也是老舍批评研究的重要时段。其重要性不在于老舍的创作及其研究有多么重要的收获,而恰恰因其“歉收”现象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困惑。是什么原因导致老舍创作滑进低谷?老舍批评研究为什么出现停滞和偏误?究其原因,与中苏老舍批评研究有密切关系。老舍是中国作家,但在当时中国的老舍研究却受苏联文学创作和批评理论影响很大,与苏联的老舍作品翻译和研究一样表现出鲜明的意识形态特点。中苏两国所秉持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准则”不仅严重地影响了老舍研究,而且对老舍创作影响很大,是“误导”老舍审美追求变形和创作道路脱轨的重要因素。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