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日 09月 2017年

自然本体性的呈现:生态主义的核心命题——阿斯塔菲耶夫《鱼王》摭谈

2017-09-06作者:马明奎

本文论述了阿斯塔菲耶夫《鱼王》的特点:浑然真朴的自然本体性呈现;人物与环境的意向化或意象化关系;宗教悲悯下众生谐振共同踊跃的生命图景及其存在意识。文章分析比较了阿氏生态理念与中西方生态文化观念的异同,高度评价阿氏融通中西文化、提升生态主义的理论境界和艺术成就,并对其作品中的原型化人物加以点评。

04日 09月 2017年

河西考古学文化与月氏乌孙之关系

2017-09-04作者:杨富学

河西地区考古学文化以齐家文化为界,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农为主兼事牧业,后期则以牧为主,兼事农业,而且,河西走廊东西部地区的文化序列也由此而产生差异,西部形成四坝文化、骟马文化,东部则为沙井文化,以其分布地域、生业特点、文化存亡的时间与过程等,可以推定,骟马文化为乌孙的遗存,沙井文化则为月氏的遗存。骟马文化和沙井文化同为外来文化,都属于定居的畜牧业经济,而非史书记载的“游牧”。考古材料与史书记载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偏差,是因为中原王朝史官对牧业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误将“畜牧”与“游牧”混为一谈了,古往今来,概莫能外。这种误解,导致人们难以将河西定居牧业文化与史书所谓的“游牧民族”月氏、乌孙直接联系起来,即便有所联系,也会遭到质疑。

01日 09月 2017年

世界祖宗型神话——中国古代创世神话类型研究

2017-09-01作者:张开焱

楚帛书、夏、商、盘古等中国古代多种创世神话主体都具有创世神与祖宗神统一的类型特征,创世神即是特定族群祖宗神,故可命为世界祖宗型神话。该型神话中世界大体经历从原始混沌状态到光明状态的发展过程。某些神话中,此过程可能被表述为以特定族群祖宗神生殖不同神性子裔的方式暗含创世顺序及不同阶段。创世过程遇到的阻碍或灾难以及被克服,则体现为神族内代际之间的冲突和解决。在后世的流传过程中,这一冲突被遮蔽,创世祖神被塑造成宗法伦理楷模。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主体是具有神人或曰人神的特征,这一主体特征与中国古代巫文化独特发展道路相关。世界祖宗型神话渗透强烈血缘意识和祖宗崇拜心理,其根源乃在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聚落方式、家庭和家族为基本单位的经济生产方式、家天下为基础的政治体制等历史土壤。

01日 09月 2017年

比较神话学视野中中国古代创世神话的类型确认

2017-09-01作者:张开焱

中国古代创世神话在类型上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所有创世神都是特定族团或民族的祖先神,故可将其确认为“世界祖宗型神话”。权威的《新大英百科全书》关于人类创世神话的五种类型划分中,没有一种能准确概括中国古代创世神话这种创世神又是特定族团或民族祖宗神的特征。中国一些学者以这五种创世神话来描述中国古代创世神话类型的特征,固然能一定程度上揭示后者与人类其它民族创世神话类型上存在的某些共同元素,但中国古代创世神话最具有民族特征的元素则因此被遮蔽。比较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与埃及、苏美尔、巴比伦、印度、希腊等世界其他几个文明民族创世神话,将发现这些民族创世神话都不具有创世神与祖宗神合一的特征。因此,世界祖宗型神话,这是中国创世神话有别于其他几大古代文明民族创世神话最根本的类型特征。

26日 08月 2017年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现代转型及其中文学期刊的作用

2017-08-26作者:陈祖君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转变过程中,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产生和发展起来。这种转变,可称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现代转型。文学期刊对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重大影响和作用,可以放在它促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生现代转型从而使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产生这样的意义上来看。至少体现为:文学期刊提供了一种中国各民族文学都可以展现自身的媒介,构造了一种跨文化传播的语境,使少数民族文学在这种语境中获得共同的认同,从而建立起一整套关于少数民族文学尤其是少数民族当代文学的话语体系和知识谱系;文学期刊提供了媒介,使中国各少数族群的文学总体上由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转变;文学期刊提供场地或保证,使少数民族作家获得职业和身份的认同。

26日 08月 2017年

现代文化引领下维吾尔族当代女性的现代意识

2017-08-26作者:晁正蓉

当代维吾尔族女作家莎吉旦·苏来曼是一位具有现代意识和女性意识的女性,长篇力作《我也有爱的权利》无论在情节的构思,叙述方法的选择还是民族风格的表现等方面都称得上是维吾尔当代女性文学中一部成功之作。作品语言平实、叙述流畅,充满民族气息。

22日 08月 2017年

传扬伊犁回民心声的使者 ——论白练的小说

2017-08-22作者:丁峰山

白练的小说创作围绕近代以来伊犁回民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展开,具有史诗意义。小说的主题始终坚持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反思历史,追求真善美,弘扬正面、积极、进步的生活态度,强调开明的宗教信仰。艺术实践上,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调动多种艺术技巧,善于运用对照法,尤其是方言俗语和经堂用语的巧妙穿插,突出了小说的地域色彩和宗教信仰背景,个性鲜明。

22日 08月 2017年

回族异类婚配故事的母题类型研究

2017-08-22作者:钟亚军

回族异类婚配故事的母题类型十分丰富,主要有天鹅处女亚型、丈夫寻妻型、龙女报恩型、乐人与龙王型、青蛙丈夫型、蛇郎型、狗耕田型七种类型。这七种类型含有六个母题:缺乏、救助与报恩、缺乏终止、难题、难题被解答和惩罚。其中缺乏与缺乏终止是故事的核心母题,其余母题在故事中只起延续、说明和强化的作用。本文运用民间故事母题类型的方法,探寻回族异类婚配故事母题的文化内涵。

19日 08月 2017年

奉献与乡愁 ——稳定性与流动性之间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间文学

2017-08-19作者:吴新锋

梳理和界定兵团民间文学的历史源流和概念,呈现兵团民间文学的独特性和存在方式,分析兵团民间文学的情感意蕴;这些研究工作,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真正把握兵团民间文学中所蕴涵的地域文化传统和兵团精神,另一个方面可以让我们从更本质层面触摸那段动人心魄的兵团屯垦戍边史。在稳定性与流动性之间的兵团民间文学文本面前,奉献和乡愁同时被询唤出来。

19日 08月 2017年

寻找与重述的方式——以《艾多斯 舒立凡》为中心

2017-08-19作者:李晓禺

从文体形式来看,《艾多斯 舒立凡》具有词典体小说的特征,同时又杂糅了史志、歌谣、论文等文体。文体的特殊性与其寻找、确认民族身份的过程、深度实现了有机融合。元叙事策略保证了叙事者自由地讲述“个人经验”,民族经验与个人经验相融合,有效地克服了“民族经验”遮蔽“个人经验”的弊端,也使文本呈现出一种“百科全书式”小说的气象。

15日 08月 2017年

伪蒙疆沦陷区文学中的 “故国”之思

2017-08-15作者:妥佳宁

伪蒙疆政权是侵华日军在中国境内扶植的三个最主要的傀儡政权之一。以往研究将伪蒙疆沦陷区文坛误划入华北沦陷区文坛,未能注意到该政权自我标榜为蒙古族 “民族国家”并宣扬蒙古文化的独特属性。而伪蒙疆汉族作家的华语文学创作,却对蒙古特色发扬乏力,更与“大东亚文学”形成了内在的紧张关系,终以“失家离国”的独特体验,婉转地书写了“故国”之思。

15日 08月 2017年

198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汉语新诗的世界性

2017-08-15作者:邱静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多民族文学始终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在多民族文学创作中,少数民族汉语新诗的创作成就十分突出。尤其是198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汉语新诗的发展呈现了多元的话语特征:表述的……

15日 08月 2017年

中国少数族裔文学的空间话语

2017-08-15作者:刘大先

“少数民族文学”应当置入它的现代发生情境中予以历史定位,它在发生学上的话语构建决定了其最初的社会主义性质,因而在具体语境中谈论时必须考虑到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多样性话语的限度问题。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方法上来说,综合研究与分解研究出发点不同,前者注重整体风貌和理论转型的把握,后者侧重个案的同情理解与细致剖析,两者都需有着明确的关怀,而不能因为“政治正确”而疏于价值立场的明确主张。目前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过于强调边缘研究的方法论,这固然是一种取径,但如何在多样性中寻找某种共通的集体性则是开拓学术生长点的可能性所在。

15日 08月 2017年

文学的民族性:五个阐释维度

2017-08-15作者:朝戈金(蒙古族)

      民族形成于人类历史发展特定阶段,在民族内部,人们往往自认为是一个被历史、文化、和共同祖先所连结起来的共同体。民族的特质大体包括地域、语言、宗教、共同先祖和外貌特征等,也包括对本民族的情……

15日 08月 2017年

陈 寅 恪 民 族 文 学 研 究 述 评

2017-08-15作者:龙 成 松

陈寅恪中古文学之研究学界已多有述评,而其民族文学研究之成就却较少为人关注,原因在于其民族文学之精辟见解,多散落于历史考证之论著中。种族与文化是陈寅恪学术之根基,而此二端正是民族文学研究所关注之重心。陈寅恪对于中古时期民族文学之比较研究、民族作家及作品之考订、民族文化与文学作品关系之考察等多个层面,都有引人入胜的探索,可资今曰研究民族文学学者参考。

15日 08月 2017年

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话语的发生

2017-08-15作者:李晓峰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话语的发生与中国当代文学话语发生一样,是民族国家话语的一部分。民族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学话语的构建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对民族民间文学资源的转换;二是对少数民族作家资源的开掘;三是民族国家直接参与对少数民族话语的构建,并建立起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话语模式。但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话语在进入民族国家话语系统时,呈现出一种背离和矛盾心态,即在对民族国家话语的皈依中表现出对民族文化的怀恋及对民间个人话语和个人主义立场的有限度坚持。

15日 08月 2017年

多民族文学研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构建

2017-08-15作者:单宏军

    “多民族文学研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构建”对于学界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早在200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发起主办的第一届“多民族文学论坛”,使得少数民族文学这……

15日 08月 2017年

少数民族文论的困境与中国文论“失语症”连带

2017-08-15作者:姚新勇 刘亚娟

本文重点梳理少数民族古代文论学科构建的过程,介绍学界对其所阐发的一般特质,揭示其所存在的主要困境,并与近二十年来的中国文论“失语症”讨论以及其他相关学科思考结合起来加以对照,尝试实践多角度、多边性的中国文学、中国文论的言说。

14日 08月 2017年

全球化语境下少数族裔的文化身份认同——以回族为中心

2017-08-14作者:林琳

文化身份认同,一直都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回族的文化认同也不例外,它既有历时维度中被建构的过程,也有共时空间里意义明确的实体。回溯近百年的回族族群文化发展史,不难发现回族的文化认同作为一个嬗变中的复合体,不仅与主流族群拥有相似的历史经验,并且这种经验能为研究者提供在真实语境背后,一个稳定不变的指涉和意义框架。

14日 08月 2017年

阿来小说接受向度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思考

2017-08-14作者:陈思广、张莹

从1988年阿来小说受关注至今近30年来,阿来小说的接受研究主要体现在“诗般气质”、“历史—现实”和“民族—文化”三个向度中。其中“诗般气质”的接受向度主要包括“诗化”和“诗性”两个元素,但其研究格局及范式有待进一步深入;“历史—现实”的接受向度主要关注作家透过小说所表达的历史与现实的关联性,但因“重新轻旧”“重长轻短”等情形的存在,这一接受向度的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民族—文化”的接受向度主要关注“民族身份”与“文化书写”,但由于存在着极易引致“标签式”和“先验式”观点的“预设立场”,这一接受向度的相关批评范式需要进行深入反思。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