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日 05月 2018年

武宇林:岷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花儿歌手刘郭成研究 | 论文

2018-05-31作者:武宇林

甘肃岷县二郎山花儿是我国花儿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歌手刘郭成是岷县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是岷县花儿的领军人物。他自幼在父辈的花儿熏陶下,逐渐成长为当地优秀的花儿唱家,并同时掌握宣宝卷这一民间说唱文学的技能。刘郭成多年来培养了一批花儿新人,有些已经被评定为甘肃省省级花儿传承人。他在二郎山花儿的传承中发挥了重要的表率作用。

31日 05月 2018年

戚晓萍:论民歌“花儿”在松鸣岩区域的活态传承 | 论文

2018-05-31作者:戚晓萍

松鸣岩区域是“南乡花儿”的大本营,更是“花儿”在中国西北的一个流传中心。在清末文人诗词、《歌谣周刊》《花儿集》等前人文献中,都记载有松鸣岩区域的“花儿”传承。通过与当下的传承现状相比照,可以发现:松鸣岩区域的“花儿”传承,呈现出稳定的代际延续特征。时至今日,“花儿”在松鸣岩区域的传承场域得到进一步拓展,受众广泛,传承有力。民众的文化自享决定了“花儿”能够在松鸣岩区域活态传承。

26日 05月 2018年

乌兰其木格:论当代回族文学的死亡叙事|小说作家作品研究

2018-05-26作者:乌兰其木格

生命的悲剧之一是死亡,而每个生命个体从诞生伊始即向死亡迈进是不争的事实。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同时也是文学艺术历久弥新的书写母题之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作家的死亡叙事呈现出殊异的艺术追求与审美向度。从中国古代文学直到现当代颇为宏富的文学作品里,可以辨识出中国精英文学的死亡叙事带有鲜明的孔孟思想的印记。这些作品极端强调死亡的社会功用和伦理价值,而对死亡本身的思考则存在严重的欠缺,对生命价值的追间停留在浅表层面,甚少作品能够做到抚慰人生,超越死亡,达于灵魂关怀的高度。与主流汉文学相较,中国当代回族文学的死亡叙事则出现了异质性的书写向度。回族文学以伊斯兰教为底子,消解了主流汉文学死亡叙事中极端化的价值承载。死亡叙事不再是一种价值预设,而是回归到生命本身,在现实生活和彼岸世界的双重维度中彰显死亡的生命价值和终极意义。

25日 05月 2018年

黄守斌:《侗戏丑角研究》|新书推荐

2018-05-25作者:黄守斌

  新书推荐   作者:黄守斌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8月      (黄守斌与吴定国做侗戏田野,左为黄守斌)    作者简介   黄守斌,侗族,湖南通道人,法学博士,兴趣于少数民族戏剧……

25日 05月 2018年

周帆、黄守斌:侗戏——柔性的力量|论文

2018-05-25作者:周帆、黄守斌

侗戏,侗语称“戏更”(xik gaeml),是全国三百一十七个剧种(其中少数民族二十二个)中的一种,2006年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与侗族大歌同为侗民族艺术的瑰宝。所不同的是,侗戏不是源自侗族文化自身,而是侗族人民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主动接受并学习汉戏的产物,可谓是处于弱势的少数民族文化主动学习处于强势的主流文化,并取得成功的典型个案。因此,探究侗戏发生发展的历程,寻析其接受过程中如何使汉戏侗族化的作法和取向,以及其对本民族文化构建的作用和影响,对今天在全球化背景下弱势民族的边缘文化如何应对强势文化的冲击或许不无启示。

25日 05月 2018年

龚德全:论布依戏剧目的审美蕴含|论文

2018-05-25作者:龚德全

拥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的布依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表演剧目。文章围绕题材、内容、人物等维度对布依戏剧目的审美蕴涵予以深入诠解,指出布依戏剧目均紧紧围绕布依族人的生存状况、生命价值而敷演,体现出一种“以人为本”、“人性复归”的审美理念。

23日 05月 2018年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关于征收会员费的通知

2018-05-23

各位会员:   缴纳会员会费是每个会员的基本义务。根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章程》规定,本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个人会员会费每人每年100元,多交不限;在校学生会员和无工资收入者,会费减半。学会……

23日 05月 2018年

吴道毅:少数民族视域下的当代历史反思与现代性追问 ——论阿来反思小说的独特反思维度|论文

2018-05-23作者:吴道毅

反思中国当代历史曲折是阿来小说创作的重要指归。以藏族的少数民族乡村生活为视域,再现“大跃进”、“文革”等当代历史节点的非常态生活情景,展示特定时期外来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强势挤压,展示与历史曲折相伴而生的人性迷失,体现了阿来反思小说穿透历史与现代性追问的独特维度与厚重力度。而以守护少数民族文化、重建和谐生态环境与人性救赎为轴心,阿来做出了重建历史理性的努力,也诠释了顽强的生活信念与文学的理想。

23日 05月 2018年

陈思广:艺术视角·文体选择·责任担当 ——关于阿来非虚构作品《瞻对》的几点思考

2018-05-23作者:陈思广

阿来的长篇非虚构作品《瞻对:两百年的康巴传奇》(以下简称《瞻对》)获2013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非虚构作品奖无疑是2013年的文学大事件。《人民文学》以“阿来在《瞻对:两百年康巴传奇》这部厚重的作品里,带着对现实的沉思去打捞历史记忆,将近些年来兴起的非虚构写作由现实延伸到历史。他通过长期的社会调查和细致艰辛的案头工作,以一个土司部落两百年的地方史作为典型样本,再现了川属藏民的精神传奇和坎坷命运。作者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去反思和重审历史,并在叙述中融入了文学的意蕴和情怀”为授奖辞,将这部作品的选材价值与创作意义做了凝练的阐释。2014年1月,小说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瞻对》的出版引发了新一轮的“非虚构”作品创作热潮。如何理解这部作家自称为不是小说的小说?它的出版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这就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

23日 05月 2018年

王治国:《格萨尔》传承语境与媒介嬗变重释|论文

2018-05-23作者:王治国

媒介文化因其巨大的整体性影响而跃升为文化研究中重要的考察对象,文章借鉴麦克卢汉媒介文化理论,从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视角,对《格萨尔》文化遗产传承的媒介景观展开研究,重新阐述了史诗传承媒介嬗变的三个阶段:从听觉主导的口头媒介经由视觉中心的印刷媒介再到综合延伸的电子媒介。作为原生态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在由部落化到非部落化再到重新部落化传承的同时,所呈现的口传文化/书写文化/电子传媒文化立体伸展的传承语境与媒介景观,对进一步研究中国活态文化遗产传承具有积极的借鉴与启发意义。

15日 05月 2018年

李晓禺:文学人类学视野下的故乡叙事|论文

2018-05-15作者:李晓禺

故乡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在文学人类学视域下,故乡具有复杂而立体的多意层面,即作为地缘的故乡、作为族群的故乡和作为“他者”的故乡。同时,故乡叙事作为人类基本精神诉求之一,从“自然故乡”到“文化故乡”的话语建构过程,是作家对其民情风俗进行“深描”、使故乡无名的地方性知识上升为具有人类普世性意义话语的过程,也是作家进行文学地图重绘的过程。

15日 05月 2018年

朝戈金:朝向21世纪的中国史诗学|论文

2018-05-15作者:朝戈金

中国史诗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在国际史诗学术的格局中,怎样才能更多地发出中国学人的“声音”,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各民族传承人在史诗传统的文化生态系统中得以维系和赓续,让中国史诗多样性的复调之歌“不会衰老,不会死亡”,我们确实需要进一步去“追问”,也要去积极地“回答”这种追问。

15日 05月 2018年

马克·本德尔:中国学派的国际影响:朝戈金对口头传统研究的贡献|论文

2018-05-15作者:马克·本德尔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朝戈金就开始不遗余力地在中国史诗研究领域做着建设和推动工作。一方面,他所做的努力为中国学者在民俗研究、口头演述研究、文化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相关领域带来了新理论和新方法。另一方面,他也使得中国少数民族史诗和口头文学研究赢得了国际学界的瞩目、在口头史诗研究界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他的蒙古史诗研究为既有的史诗理论注入了新的洞见,为以史诗歌手冉皮勒在《江格尔》史诗中的口头创编技巧为形式的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他还译介了西方史诗领域的重要著作,就中国少数民族口头和书面文学的地位和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话题撰写了一些列文字。作为领导者,朝戈金在他所管理的机构中拥有最高位置。在这些机构中,他建立了人力资源和制度性资源的极富成效的世界性网络,譬如项目合作、文化交流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作为导师,朝戈金极有远见地培养了一批具有学术热情的年轻学者,他们接受学术训练以便在未来应对民族志研究和保护中所遇到的挑战。质言之,朝戈金堪称典范的21世纪早期的学者和领导。

15日 05月 2018年

吴刚:群体诗学向个体诗学的过渡——以达斡尔族乌钦的发展为例|论文

2018-05-15作者:吴刚

群体诗学向个体诗学的发展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复杂的过渡时期。文章从达斡尔族说唱艺术“乌钦”中找到具体材料,来还原群体诗学向个体诗学的发展过程。敖拉·昌兴乌钦等说唱材料反映了这一复杂发展过程。达斡尔族群体诗学与个体诗学紧密关系长达二百多年,展现了群体诗学向个体诗学的过渡面貌。

15日 05月 2018年

 高荷红:满—通古斯语族史诗母题研究|论文

2018-05-15作者:高荷红

满—通古斯语族包括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民族,其史诗分别为满族的“窝车库乌勒本”中的《天宫大战》《奥都妈妈》《乌布西奔妈妈》《恩切布库》《西林安班玛发》,赫哲族的“伊玛堪”,鄂伦春族的“摩苏昆”,鄂温克族的《宝日勒岱莫日根》等。其中,学者们较为熟悉的是“伊玛堪”和“摩苏昆”,20世纪30年代在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中记录了19则赫哲族故事,学者们认同的有14则,有的文本流传至今日。

15日 05月 2018年

吕瑞荣:毛南族肥套仪式及其文化象征|论文

2018-05-15作者:吕瑞荣

从毛南族肥套仪式以及与其相关的元素入手,通过毛南族仪式的呈现理念与呈现方式,探讨毛南族对于仪式的态度及其成因,以及仪式的文化象征,从而揭示毛南族的仪式文化心理,以及这种文化心理对于毛南族传统宗教观念的影响。

15日 05月 2018年

陈玉玉 张小梅:毛南族“肥套”仪式歌舞乐形态与文化研究|论文

2018-05-15作者:陈玉玉 张小梅

源自古朴的原始宗教信仰的毛南族“肥套”仪式是一种古老的乡俗仪礼和典型的节庆文化形态,包含音乐、舞蹈、戏剧、雕刻、剪纸、绘画等多种艺术元素和数十场仪式内容。毛南族的歌舞乐艺术在“肥套”仪式中集中展现,成为延续和增强仪式行为及气氛的一个主要媒体和手段,并通过它带出和提升仪式的功能性。古朴的舞蹈、神秘的声音和浓厚的宗教色彩形成了仪式中最鲜亮的审美文化符号。

15日 05月 2018年

吴兰:传播学视野下的毛南族“肥套”研究|论文

2018-05-15作者:吴兰

肥套是广西毛南族最隆重的请神、颂神、祈神和酬神的宗教仪式,历经数个历史朝代流转传承。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要素、传播方式等都对肥套的形成、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从传播学角度研究肥套,剖析肥套传播活动的要素、特性、功能和效果等相互关系,以期为民族文化研究提供新角度,拓宽民族文化研究视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15日 05月 2018年

张琼洁:论民间故事价值的多层级结构|论文

2018-05-15作者:张琼洁

既有的民间故事价值研究停留在总结、概括价值功能类型层面,越过了价值认识本身的建构过程而直接呈现结果判断,未能就价值关系发生过程与机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立足于民间故事活动本位,将其描述为一个文本、本文、活动依次递进的多层级结构,分别对应于客体内在价值、主客体意义、多元主客体工具价值的内在逻辑,以实现外在行为发生和内在心理发生的合一。

15日 05月 2018年

胥志强,周争艳:民间叙事的结构形态研究——以递进结构为例|论文

2018-05-15作者:胥志强,周争艳

文章把民间叙事中结构上层累连贯、前后相因的叙事方式称为递进结构叙事,其独特性在于结构而非情节。递进结构表现为几个角色之间的循序渐进,一个角色继替另一角色登场处理同一件事情或进行同一行动。根据角色排布方式的不同,把递进结构分为三种类型:递增式、顶针式和连贯式,此三种类型都表现出民间文学的叙事逻辑。结构的分析能为当下民间资源的转化提供指导。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0+ >>